“博物馆资源整合与文化塑造”研讨会在betway唯一官网顺利举行

发布日期: 2025/07/23  投稿: 吴洁琼    部门:    浏览次数:   

2025年7月21日,由国家自然博物馆、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、betway唯一官网联合主办,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支持的“博物馆资源整合与文化塑造”研讨会在betway唯一官网举行。

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党委书记、理事长薛利,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、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,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、学会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、国家自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孟庆金,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,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张伟,中国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贾跃明,国家自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王世雯,浙江自然博物院专职副书记兰国英,betway唯一官网博物馆馆长李明斌,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自然史专委会的会员单位、环球自然日参与赛区的组织单位,以及博物馆相关领域的代表出席会议。

研讨会上半场由betway唯一官网党委副书记段勇主持。

薛利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,当前我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呈现百馆齐放格局,但存在资源分散、文化表达碎片化等问题,在环球自然日活动期间,探讨打破壁垒整合资源、升级文化塑造,以实现文化塑造升级,回归启迪人心、传承文明的使命与担当。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推动跨区域合作,期待通过研讨探索博物馆赋能青少年成长与服务社会发展的新路径,并预祝研讨会成功举行。

主题发言

倪闽景《万物可展》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上海科技馆推出的“一平米博物馆”项目,该项目通过将小规模展览送至学校、社区、商场等各类场所,以多样化展示形式发挥馆藏价值并开展系列教育活动,成为博物馆教育新形态,深入诠释了“万物皆可展”的创新理念。

李明斌在以《从龙门石窟到三星堆与罗丹——基于对话类展览实践的高校博物馆资源整合探索》为题的主旨报告中指出:betway唯一官网博物馆围绕“无界博物馆”理念,通过特色馆藏展示、对话类展览等实践,整合高校多学科资源,在文化普及、育人及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。以突破传统时空框架的展览形式,融合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,既成为学科实践平台,也为探索高校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及文化塑造路径提供了范例。

兰国英在题为《创新联动 全域赋能——浙江自然博物院推动“环球自然日®”全省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探索》的报告中表示,浙江自然博物院12年来推动环球自然日在全省协同发展,取得显著成效,未来将继续深化现有合作、扩大覆盖范围、探索成果转化、加强交流互鉴,推动环球自然日更广泛深入开展。

林红宣在题为《融合地域根脉 创新文化表达——大连自然博物馆资源整合与文化塑造的实践探索》的主旨报告中提出,大连自然博物馆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文化认同基石,融合传统文化创新沉浸式体验,促进博物馆与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合作互融,在资源整合与文化塑造方面成效显著。未来,大连自然博物馆将积极推动环球自然日活动进校园,以流动博物馆等形式拓展科普广度,探索自然博物馆发展新路径,继续深化资源整合的力度和精度。

杜春磊《“友好型场馆”视域下博物馆跨界实践与包容性文化的塑造——以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为例》的报告中指出,广州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通过开展丰富科普活动与包容性探索,形成了独特运营模式。馆方借助与环球自然日的合作推动馆校深度联动,在科普、科研及文化融合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,同时积极关注特殊群体,为科普事业发展与社会包容贡献力量。

王世雯在以《环球自然日城市指数的思路与计划》为题的报告中提出,通过对环球自然日活动核心数据统计和分析,探索从组织管理、活动参与度、影响力、教育价值和相关成就五个维度构建环球自然日城市指数体系,以期通过数据评估推动活动高质量发展,构建城市科学教育发展环球自然日指数。

馆长对话

研讨会下半场“馆长对话”环节,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、学会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、国家自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孟庆金主持,与会馆长们围绕如何打破壁垒进行资源整合,以实现文化塑造升级等问题进行互动讨论,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,探索博物馆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法。

观摩交流

在环球自然日活动举办期间,与会嘉宾观摩了环球自然日2025年度全国总决选的展览、表演、科学展演、科普绘画、故事播讲等。通过环球自然日活动的实地体验,深入探讨“资源整合与文化塑造”在青少年群体中落地成效的生动实践。

从“跨场景策展的破壁之道”到“对话式展览的文化共振效应”,从“高校博物馆的特色资源活化”到“友好型场馆的温情构建”,此次馆长论坛通过聚焦如何打破物理空间限制、拉近文化与公众的距离、激活馆藏资源的社会服务潜能主题展开研讨,为各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挖掘与文化传播的探索搭建起对话桥梁。未来,betway唯一官网将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开展深度合作,通过顶层设计、资源整合等方式,聚焦学术研究与标准制定,推动博物馆领域的学术发展与创新,助力科普事业与文化传承的创新发展。

文字:邓瑞琼